高贝安-宝石红葡萄酒
高贝安•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红葡萄酒是一款珍稀、产量极低的DOC级别酒,产自意大利皮埃蒙德大区知名的高贝安城堡。高贝安城堡源于十三世纪,面向巍峨挺立的阿尔卑斯山,占地约260公顷,内含大片珍稀的顶级老藤葡萄园,早在1200年前便有由天然岩石开凿出的恒温酒窖,曾在拉丁文献中被记载为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封地,历史上的两大家族曾因争夺它而引起长期的纷争,现由阿多诺•朱斯蒂尼亚尼侯爵家族的Gi-acomo Cattaneo Adorno侯爵夫妇所有,其管理酿制的多款葡萄酒被众高议院作为顶级接待。 高贝安•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红葡萄酒在《I Vini d Ttalia》年度评比中获得亚军,在意大利葡萄酒最权威的大红虾“三杯奖”。
品质特别提示: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是非常罕见的葡萄酒,仅在高贝安镇(Gabiano)生产,且弗雷伊萨/格丽尼奥利诺均是精选的老藤葡萄,质量之高可想而知。这款酒的醇化方式亦是独特,30%在法国橡木桶中醇化,而70%在意大利橡木桶中醇化,总醇化期为2年。
品酒笔记: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呈现鲜明的宝石红色(亦可称为李子樱桃色),陈年后偏石榴红色。酒体和谐平衡,散发出迷人的纯粹新鲜葡萄汁气息,芳香浓郁,间隙中散发出微小的酵母香气。入口后柔滑畅顺,并以很快的速度将香气传至下颚,咽下后能感受到明显的悠长回味。令人惊讶的是,宝石红的香味层次变幻非常的丰富,开瓶的第一天呈现出精致而平衡的口感,而在开瓶后第二天,香味竟然更加的丰富复杂。这是因为优秀的巴贝拉酸度特别高,酿制出的葡萄酒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因此拥有了逐渐变化的浓郁香气。
用餐搭配: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的最佳饮用温度为18-20°C,饮用时搭配红肉类、烤肉类最佳,佐餐陈年的奶酪还能感受到奇妙的饮用感官。
葡萄品种:
高贝安•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红葡萄酒拥有李子和樱桃的淡红色泽和微苦的杏仁香气。在葡萄组合部分它采用了75%的巴贝拉,15%的弗雷萨,10% 格里多里诺,格里多里诺的特性非常好的弥补了Barbera缺乏单宁的特性。而弗雷萨和格里多里诺只生长在波河峡谷之上,也就是高贝安小镇的专属区域里。离开了这个小镇,就很难再寻找到这种葡萄。这种地区专属的葡萄种类组合而成了珍稀的宝石红,它是无法被仿制,亦没有类似口感的独特混酿酒品。
巴贝拉葡萄名列意大利第二大栽培品种,原产于蒙费拉托地区(Monferrato),是皮埃蒙特大区产量第二大葡萄品种,以阿尔巴(Alba)和阿斯蒂(Asti)的最为著名。高酸度,低单宁,深颜色是巴贝拉最为显著的特点。皮埃蒙特地区红酒总产量的一半是用巴贝拉酿造的。巴贝拉的果实即使在成熟很充分时仍然有较高的酸度,使它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有一定的优势。巴贝拉为晚熟品种,所酿葡萄酒颜色深,带有诱人的红色和黑色水果香气,酸度极高。浅龄的葡萄酒,口感清爽,可直接畅饮。经橡木桶成熟后的陈年酒,可发展出令人赞叹的酒质。顶级的葡萄酒甚至需要5至8年的窖藏期,才能显现出其臻美的质地。
除了单品种酒,巴贝拉还用于给内比奥洛葡萄酒调色,或与来自意大利南方的其它葡萄酒勾兑,来改善相对单薄的体量和过高的酸度。近年来通过限制葡萄树的产量和增加在橡木桶中的陈酿意大利巴贝拉的总体品质得到提高,既能生产年轻活跃的新酒,又能酿造浓郁而充满力量型的葡萄酒。
意大利红葡萄品种,产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弗雷伊萨就是皮埃蒙特地区主要的种植品种之一。其生命力旺盛、产量高,收获期通常在10月初,果实为圆形,果皮呈现蓝黑色,其酿造出的红葡萄酒略带甜味和些许气泡,因此其也常被用作酿造起泡酒。根据DOC规则,在Canavese地区的桃红葡萄酒也是用弗雷伊萨酿造的。弗雷伊萨和内比奥罗(Nebbiolo)很相似,所酿造的红酒单宁和酸度都很高。由于引进了先进的酿造工艺,酿酒师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弗雷伊萨葡萄酒所含的单宁,因此其口感也更加宜人。
弗雷伊萨葡萄酒颜色相对很浅,有着典型的粉红色,葡萄酒中夹杂着草莓、覆盆子和薰衣草的香气。
格丽尼奥里诺(Grignolino)起源于8世纪Asti与Casale之间的皮埃蒙特(Peredmont)区,其名字很可能起源于当地的方言“grignòle”,指葡萄里面的籽非常多。 格丽尼奥里诺适合生长在小气候中,果实的成熟需干燥、沙石土壤以及日照,不过成熟程度不均,而且过程非常艰辛。该葡萄的叶子大小中等,有三到五个圆裂片,葡萄串紧凑较长,呈金字塔状,果实较小,表皮易脆呈浅灰色。受土壤以及种植密度的影响,葡萄的颜色从黑紫色到粉紫色不等,富含丰富的酸度与单宁,通常与巴贝拉(Barbera)或弗雷伊萨(Freisa)混合酿制葡萄酒,以加深颜色和结构。
格丽尼奥里诺所酿的葡萄酒酒体轻,含果味,颜色较浅,伴随着香草和花香味,爽口,但不宜久留,所以最好是刚酿出来就饮用,喝完后带点苦涩感。
产区介绍: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e):
宝石红(RUBINO DI CANTAVENNA)只能在皮埃蒙特大区的高贝安城堡中酿制而出。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e)在意大利没有竞争对手。
皮埃蒙特大区(Piemonte)地处意大利边缘地带,接近地中海,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春降水较多,且多山谷风。独特的气候令其成为意大利产酒大区,该地区拥有45款D.O.C级别酒,16款 D.O.C.G的级别酒,比重居意大利20个大区之首。
皮埃蒙特,在意大利语是山脚下的意思,实际上,它正处于阿尔卑斯山脉的弓背的位置,形状像个马蹄从南到北同利古里亚大区、法国、瓦莱达奥斯塔大区以及瑞士交界,只有东面朝着波河冲积平原开口并与伦巴第、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接壤。在皮埃蒙特波澜起伏的丘陵地带,满布小山村、农场和古堡。这里树木成群,果树和葡萄园随处可见。
历史上,皮埃蒙特大区的葡萄是由利古里亚大区的巴摘尼家族传入,最早成功的葡萄酒是由葡萄干酿成的慕司卡多(玫瑰香)甜酒,是一种效仿古希腊的产品。皮埃蒙特大区的酿酒技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得以振兴,葡萄树一般种植在丘陵地带,特别是在一个打的三角形区域上:阿荃、阿尔巴、阿斯蒂、朗垓丘陵和孟菲拉多丘陵。
其首府是历史悠久的古城都灵,被称为意大利的汽车城,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都灵拥有众多令人骄傲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保存着大量的古典式建筑和巴洛克建筑,常年都有数不尽的节日和庆典,也是意甲球队都灵和尤文图斯的主场。城区多广场,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藏和建筑古迹 ,有圣乔瓦尼巴蒂斯塔教堂、瓦尔登西安教堂、豪华的宫殿等 。沿波尔多河左岸多公园,设有历史、艺术博物馆、多所高等院校和国家约瑟夫•弗迪音乐学院,以及现代科技研究实验中心。
都灵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为军事要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曾为自治城市国家。1720年为撒丁王国都城。拿破仑战争中被法国占领,1861至1865年是意大利王国首都。19世纪末为西北部重要的轻工业中心。这个城市幽静的街巷还曾深深吸引了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Nietzsche)和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Nostradamus),而耶稣裹尸布之谜更是令无数世人为之着迷。其后活跃着许多全球闻名的的企业,如著名的汽车制造商菲亚特(Fiat)公司,世界第三大的糖果业巨头费雷罗(Ferrero)公司,处于世界咖啡业领先地位的拉瓦扎(Lavazza)公司以及大型酿酒公司如琴扎诺(Cinzano)、甘恰(Gancia)和马提尼与罗西(Martini & Rossi)。
都灵将古老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洋溢着强烈的欧洲精神,并被一种北欧和地中海文明之间的平衡气氛所缭绕。在这样一种独特的都市化氛围中,隐藏着罗马式的本源,在好几个世纪(十二到十九世纪)中,这里曾是公爵们的中心城市,随后曾是萨沃伊王国的领地,有烁烁闪光的玻璃构成的柱廊(这里一些传统的历史商店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他们的常客中有包括像已故菲亚特前总裁阿涅利在内的许多名人)。
漫步宫殿组成的街区:
圣卡罗广场(Piazza San Carlo)四周的建筑组成了一个美不胜收的城市建筑群。
蒂纳教堂(S.Cristina)对称地坐落在罗马街(via Roma)的两边。广场的中央伫立着著名的雕像《铜马》,这是马罗凯蒂于1838年为颂扬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Emanuele Filiberto)而创作的骑马雕像。
安托内利尖塔(Mole Antonelliana)是都灵的标志性建筑,如今是电影博物馆的所在地。
科学协会宫(Palazzodell'Accademiadelle Scienze)这座始于17世纪的宫殿内有埃及博物馆和萨包达美术馆,美术馆展出萨瓦家族的艺术珍藏,有汉斯•梅姆林(耶稣受难)以及伦勃朗(熟睡的老人)。
里尼亚诺宫(Palazzo Carignano)是巴洛克大师瓜里尼的作品。实现意大利统一并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国王的维托里奥•埃马纽埃尔二世就是在座宫殿内出生的。
萨沃王宫(Palazzo Reale)就是都灵王宫,建于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宫殿为巴洛克式王宫,宫内金碧辉煌,各种装饰应有尽有,奢华无比。
圣物“都灵裹尸布”:
都灵裹尸布是一块有人像面容的麻布。相传,当耶稣钉十字架去世之后,曾被此麻布包裹,因其血迹而清晰纪录耶稣当时的面容。但怀疑论者则坚信另一种说法,他们认为裹尸布只不过是中世纪的伪造产物。1988年,此麻布曾以碳-14测定其年代,结果显示约在西元1300年,但亦有学者出书分析其检测的错误。至2005年为止,此麻布的实际年代仍无定论。据英国《每日邮报》2009年7月1日报道,美国专家莉莉安•希瓦茨通过电脑对都灵裹尸布上的脸像进行研究后,得出惊人结论:“都灵裹尸布”其实是达•芬奇伪造出来的。
多年来,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局的科学家一直试图复制裹尸布上面的印记。他们指出这些印记只能由类似紫外激光的光线形成,远远超出了中世纪造假者的能力。这一发现促使科学家得出新的推测,认为裹尸布上的印记实际上由伴随基督复活出现的巨大能量爆发所致。科学家表示:“研究结果显示,短暂而强烈的紫外定向辐射爆发能够导致亚麻布变色,进而复制出都灵裹尸布上的身体印记的很多独特特征。”他们在报告中指出,都灵裹尸布上长胡子男子的印记一定由“某种形式的电磁能量(例如短波长闪光)”所致。1988年,都灵裹尸布的样本在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进行放射性碳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块裹尸布的年代可追溯到中世纪1260年至1390之间。